记者丨闫硕 唐唯珂
编辑丨季媛媛 金珊
如果你最近被蚊子咬了之后,身上不仅起了红疹,还发高烧,并且感觉全身的关节剧痛无比。千万别忽视,很有可能是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!
广东多地出现病例
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,截至7月24日,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,其中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3627例,均为轻症病例。
此外,据中山日报消息,7月25日,广东中山市港口镇、南头镇、黄圃镇通报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,号召社区居民在傍晚点燃蚊香,驱蚊灭蚊防叮咬。
据南方网7月25日报道,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杨箕社区居委会了解到:杨箕社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。目前杨箕社区居委会已对社区进行全面灭蚊作业。
据微信公众号“吴川发布”7月25日消息,7月23日,湛江市吴川市从外市返回人员中监测发现一起基孔肯雅热病例(塘㙍镇)和一起登革热病例(梅菉街道)。目前,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,两名患者均为轻症病例。
展开剩余71%据阳江日报报道,截至7月24日,阳江市共发现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,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,疫情输入风险总体可控。
世界卫生组织25日警告,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,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,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。
今年以来,法国位于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,估计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;印度、孟加拉国等国家也出现了该病毒的传播。此外,法国、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近日不仅报告了输入性病例,还发现了本土传播病例。
今年基孔肯雅热疫情规模为何会超以往?
很多网友表示,广东地区之前都是零散的个例,今年为何会突然大范围地快速传播?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介绍,多种因素叠加,导致这次疫情超过了历史上几次小的暴发流行:
首先是外部环境流行强度高。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2日就已发出警报,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,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,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。病毒输入到我国后,因为我国有传播媒介——伊蚊,因此进入了本地循环,造成了本地疫情小的暴发。
其次,气候、病毒型等原因也催化了今年的疫情规模远超以往。今年的气候特别适合蚊虫孳生,密度比较高。另外,此次输入的病毒是印度洋流行株,特别容易被伊蚊传播。
该如何防护?
基孔肯雅病毒颗粒呈球形,直径约50纳米,在适宜条件下,它能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,但对热、紫外线及消毒剂较为敏感,在不利环境中易失去活性。
当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时,病毒会随之进入体内,并借助血液系统扩散至全身。进入人体细胞后,病毒会完成复制过程,而当蚊子再次叮咬感染者时,病毒又会随之进入蚊体,进而通过蚊子的叮咬行为传播给其他宿主,形成传播循环。
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,采取的都是对症治疗,比如使用退烧、缓解疼痛的药物。
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灭蚊,这是切断传播链、控制疫情蔓延的核心手段。
广东目前正值多雨高温的蚊媒活跃期,由于伊蚊主要依赖小型积水繁殖,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的根本措施。建议每周定期清理家中及周边的瓶罐、废旧轮胎、花盆底部、下水道地漏等容易积水的地方,从源头减少蚊子的繁殖机会。
个人防护方面,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面积,裸露的皮肤上可涂抹含避蚊胺、避蚊酯的驱蚊液。家中应安装纱门纱窗,睡觉时使用蚊帐,必要时可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等工具灭蚊,尽量避免在户外树荫、草丛、水边等蚊子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。
若计划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地区,出行前务必查询当地的疫情信息,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。归国后14天内要密切监测自身健康状况,一旦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疼痛等相关症状,应立即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,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。
发布于:广东省全国股票配资,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,证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