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幕降临,珠江新城的高屏依次点亮,柔和的冷白光与天际线融为一体;北京路骑楼下,老招牌的霓虹映在路面上。俯瞰广州,万家灯火与广告牌交织成一幅流动的城市星图,安静而有序。
近年来,广州把户外广告和招牌纳入城市整体治理“一张网”,以系统思维绘就全覆盖规划、以绣花功夫实施精细化治理、以制度创新激活公共资源,实现了底数全摸清、审批全透明、安全全链条、收益全反哺——全市户外广告共1.18万块、审批率达到94.27%,户外招牌24万余块,登记备案率达到95.80%,同时通过公开出让公有物业广告位创收10.7亿元反哺城市建设,为超大城市户外广告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“广州样本”。
绣花功夫构建全覆盖、“广府味”浓郁的规划体系
广州坚持先布棋盘再落子。利用2年时间集中攻坚,密集出台1个总体规划、7个专类规划、22个区域规划;空间上确定优化、严控、禁设三种布局形态,区域上覆盖11区177个镇(街),类型上包含户外商业、公益2个功能类型,涵盖空域、地域、水域16类设置载体,在全国率先实现户外广告规划设置区域、载体类型、设施功能“三个全覆盖”。
在功能领域深度融合方面,广州主动融入意识形态、城市功能区发展、文化旅游、园林绿化、城市交通、社区治理等6个领域,专门编制商业街区、景观重要节点、快速路、公共交通、公共设施、社区、户外公益广告等七大专类规划,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对户外公益广告“从无到有”的专门规划,着力扮靓城市门户、交通枢纽、景观节点、城市地标,积极促进广州千年城脉、文脉、商脉传承发展。
同时,市、区两级同向发力、合力共为,充分结合地域环境、本土文化、建设风格等“特有基因”,从源头上实施风貌管控,注重百花齐放、各美其美,积极擦亮永庆坊、北京路步行街、西关大屋、新羊城八景等“城市文化名片”,形成一区一规划、一圈一布局。
推动户外广告和招牌进入规范化设置轨道
过去,巡查人员只能靠肉眼和卷尺丈量楼顶、墙面,常常陷入“数得着的看不清、看得清的够不着”的尴尬。如今,广州投入近千万创新运用无人机测量、车载扫描等新技术手段,全面摸清全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位置、形式、规格、设置人等本底数据,为精准治理奠定坚实基础。
同时,精准动态建档,对全市户外广告逐个定性,精细实施保留、提档、拆除三类治理措施,一碗水端平、一把尺子量到底,实现了规划措施严实到每处点位、每个设施。截至目前,全市户外广告共1.18万块、审批率达到94.27%,户外招牌24万余块,登记备案率达到95.80%。
而对于违法违规的户外广告和招牌,广州实施“零容忍”“清单式”“定点式”执法,2023年以来累计拆除1万余宗,面积约6万平方米;对合法合规但品质低的,主动上门服务,引导设置人进行“一牌一策”提档升级,实现管理秩序、设置品质、本质安全同步提升。
让户外广告为城市创造价值
猎德大桥的桥身泛光灯在夜里亮起,倒映在江面,像一条会发光的长龙。这是一块块“会赚钱”的广告牌。
近年来,广州创新出台公有物业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公开出让实施管理办法。坚持通过精细化城市治理深挖城市潜在资源,着眼为户外广告点位赋能,让国资保值增值,总结提炼十余年来工作经验,出台专项管理办法,规范工作程序,既填补了十余年制度空白,也实现了制度重要创新和突破。
2021年,广州出台《公有物业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公开出让实施管理办法》,在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领导下,市、区两级城管部门各负其责。公开出让“十步法”像一本清晰菜谱,产权单位、政府、企业按约定比例分成。
目前,广州累计释放户外广告1.68万块、附着式广告3.26万处,配套出台公共设施及交通工具外表、容貌品质培育提升社区2个专类规划,开辟户外广告运营、出让创收反哺公共设施建设和社区人居环境提升的新通道;累计成功出让公有物业户外广告点位100余处,成交金额10.7亿元,带动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经济规模近100亿元。
综合施策守护人民群众“头顶上的安全”
近年来,广州已经建立最严、特殊、严格、常态四级安全管控机制,将户外广告和招牌安全监管一体化推进、同标准落实。
放眼全市,广州建立全面覆盖“1市+11区”的专业排查和应急处置队伍,引入内窥镜、无人机手段针对性排查全封闭式和体量大、位置高设施,提升安全监管专业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结合地处沿海汛期长、台风暴雨极端天气多、高温强风湿气重的气候特点,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打通消防“生命通道”排查专项行动,制定《防风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户外广告专篇》《应急处置预案》,创新编制《打通消防“生命通道”排查工作指引》;出台《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操作规程》,建立红、橙、黄、蓝风险管控体系,对问题隐患建档亮灯、闭环整改;今年以来,累计整治隐患3479宗。
南方+记者 马艺天
全国股票配资,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,证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